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2025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三)

来源:团委   责任编辑:黄敏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5:31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践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调研等领域,集中组建了近170支校院团队,进一步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数学与统计学院“椒享趣”乡村振兴促进团

青春赋能椒香产业,数智助力乡村振兴

7月3日至5日,数学与统计学院“椒享趣”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聚焦青花椒产业发展瓶颈,访谈资深椒农,开展问卷调查。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现场分析市场供需趋势,提出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溢价等建议。同时,实践团实地调研丰源花椒公司,了解产品创新举措和贸易市场流通情况,为后续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供支撑。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和严谨的数据分析,理解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实际运作机制与关键市场痛点,认识到数智化手段在稳定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收入中的关键作用,提升了运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探寻非遗传承,感悟教育初心

7月7日至8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来到合川,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实践团来到文峰古街的峡砚博物馆,与合川峡砚非遗传承人易宗成老师深入交流。易老师已从事峡砚制作四十余年,他提到,“作为非遗手艺传承人,要学会创新不能守旧,从生活中找灵感。”通过交流,成员们体会到无论是手艺传承还是学业事业,都需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在坚守与创新中实现价值增长。在故居陈列馆前,同学们面向团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团队成员围绕“青年如何为教育强国作贡献”展开讨论,并表示,要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理念为指引,接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接力棒,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体育学院“红岩遗迹寻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实践团

思想引领润沃土,红脉传承启新程

7月7日至9日,体育学院“红岩遗迹寻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实践团赴重庆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渣滓洞、白公馆和歌乐山,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在渣滓洞,同学们目睹阴暗潮湿的牢房、简陋的生活设施和墙上的革命标语,聆听讲解员讲述江姐等革命先烈面对酷刑仍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事迹。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同学们再次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走进白公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再现了那段黑暗岁月。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狱中仍坚持学习的坚韧精神,深深触动了同学们。他短暂而悲壮的一生,让许多同学潸然泪下,也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和自由生活。在歌乐山脚下,同学们自发组织默哀仪式,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敬意。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体育学子,要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融入学习和训练中,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为祖国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艺术学院、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艺创乡韵”社会实践团

艺术赋能乡村,绘就振兴新貌

7月6日至7日,艺术学院、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联合组建的“艺创乡韵”社会实践团赴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雨仙农谷,以“艺术赋能乡村”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和墙绘创作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实践团与当地负责人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保坪村发展规划、雨仙农谷产业定位、运营现状及特色资源。团队成员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围绕雨仙农谷品牌形象提升、游客体验优化、文化内涵挖掘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基于前期的调研成果,实践团开展墙绘创作实践,承担为雨仙农谷打造两面特色文化墙的重要任务。成员们认真进行墙面处理、线稿绘制、色彩填充,将原本单调的墙面绘制为精美墙画,成为展现乡村文化、讲述雨仙农谷故事的艺术窗口。实践团学子将艺术设计、美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创意源泉,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

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

红色传承铸初心,青春奋进担使命

7月7日至11日,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渝中区人和街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与社区祝翠兰、范贵珍两位老党员进行深度访谈交流。两位老党员分享了自己经历。她们鼓励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在参观周公馆时,成员们深入了解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期间的艰苦斗争历程和伟大贡献,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实践团成员深入探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崭新青春篇章。

人工智能学院“小红帽”家电维修实践团

家电维修暖民心,义务服务亮社区

7月7日至9日,人工智能学院“小红帽”家电维修实践团赴万盛街道万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发挥专业所长,深入社区提供家电义务维修服务,累计修复电器40余件,成功率超90%,为居民节约经济成本近万元。实践团在万新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设立义务维修点,对居民们送来的电风扇、电饭煲、电热水壶、电磁炉、收音机等故障电器开展修护。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耐心排查故障,精准维修。实践团成员还冒雨前往万盛建设社区一户特困家庭提供上门服务。“能用所学技能帮助真正需要的人,特别有意义。”团队成员冉泰铭说到。本次“三下乡”活动是学院小红帽家电维修协会同学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服务社会和助力基层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实践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上一条:我校与永川区共建校地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
下一条:2025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