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顺利举行。
我校3个项目参加现场终审答辩,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1个项目、公共管理学院1个项目均获主体赛全国二等奖(终审决赛哲社类调查报告组别,重庆市本科高校仅有的2项获奖作品),取得学校在“大挑”主体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人工智能学院1个项目获“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二等奖。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1个项目获“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三等奖,环境与资源学院1个项目获“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优秀奖。此次我校国赛获奖数在市属普通本科高校中排名位列第四位。
自本届赛事至去年11月启动以来,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学院积极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踊跃参与。共收到来自19个院系的807件参赛作品,直接参赛学生7000余人、指导教师1200余人。校赛期间,校团委组织开展了竞赛宣讲、申报培训、模拟问辩、项目指导、赛事打磨等系列活动,为参赛项目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国赛备赛中,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国军出席“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行前动员指导会,听取参赛项目汇报,并从项目逻辑思路、成果展示和答辩技巧等方面提出专业性意见建议。校团委联合相关学院及指导老师认真谋划准备,积极备赛,确保项目终审决赛现场有高水平的展示。
“挑战杯”作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三年来,我校连续获“挑战杯”竞赛国赛奖项共14项,展现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未来,校团委将持续深化“平台—机制—成效”三位一体体系建设,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创新实践研究,以青春力量助力创新与挑战的交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获奖情况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属学院 |
项目类别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获奖等级 |
| 1 |
“古”楼“新”颜——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困境调查与“数智化”复兴策略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主体赛 |
杨政杰、孟令馗、周柯言、陶俊谚、杜欣燃、陈宇婷、马家兴 |
龙跃、肖艳 |
全国二等奖 |
| 2 |
"好“枫”景“桥”重庆:超大城市基层智治141体系的实践解码与路径优化——基于重庆10175份问卷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主体赛 |
谢名扬、赵雅蝶、邱蔓琴、马素婷、刘雨欣、毛皓天、祖诗淇 |
王长征 |
全国二等奖 |
| 3 |
“一机多用,一机智用”:基于高空云台的鸟类A1监测大数据平台 |
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专项赛 |
陈惠婷、万辉、朱彤肖雨鑫、胡德胜、唐浩宸、周治远、邓雨荷 |
范兴容、唐灿、江朝元 |
全国二等奖 |
| 4 |
基于AI+IoT的仓储物流“双子星”协同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专项赛 |
姚柯全、张江南、沈钰城、章俊杰、张人夕、龙星羽 |
刘四青、詹川、聂树平 |
全国三等奖 |
| 5 |
“氮”化木质素:工业固废变身重金属“清道夫”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接榜挂帅”专项赛 |
潘秋旭、朱丽燕、何杨、毛鑫 |
杜若愚 |
全国优秀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