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黄潇老师?”这是记者见到黄潇老师的第一个疑问,因为他看上去真的太年轻。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年轻的老师就已经是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我校经济学院副教授,目前已经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从“微信、贴吧”开始的教学
“黄老师的课特别有意思,生动幽默,有时候会讲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不仅借助PPT,他更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来教学,以帮助我们形成更为直观的感受。”研二的肖晓玲说道。“知识渊博,案例多,语言幽默”,是学生对他课程的评价。入职三年来,黄潇累计承担了五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课堂教学课时数达到391学时,总评教平均分在93分以上。黄潇老师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源于他日常的处处留心。“我会经常浏览百度贴吧和微信,在关注和思考社会热点的同时,用心挖掘学生热爱什么、吐槽什么、兴趣在哪里,通过梳理与凝练,再把重要的内容、话题抽象为言简意赅的鲜活案例。”在《博弈论》课程中,博弈的基本概念、原理较为枯燥无味,而黄潇运用“剩女是如何产生的”、“打麻将赢钱的关键是哪里”、“核裁军为何越裁越多”、“为何三个和尚没水喝”等社会、生活热点话题作为案例,生动阐述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课堂之余,黄潇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以任课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侧重于知识点单项式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参与,难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现实问题。由此,他思考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尤其是他采用小组讨论、案例重现等参与式教学的形式,效果良好。在国际商务谈判实训课上,他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特点来设计实训案例,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类似“商业演出委托谈判”、“银行战略投资者引进谈判”等多个案例受到学生欢迎。黄潇说:“其实,我所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introduction,在明晰游戏规则的同时拓宽他们的思维,这种类型的课程,学生更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更重于对结果的关注。从I hear、I learn到I experience,其实需要做很多的探索,我也在努力学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理论学派众多、观点各异,内容枯燥的特点,黄潇又尝试着引入研究性教学实践,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安排,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老师要注重研究学生的思维,依据平时的观察和积累,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研究专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从文献阅读、社会实践中发现和分析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他用“菜市场买菜的讨价还价”、“投资理财产品的困惑:为何余额宝势不可挡”、“三个经济学家PK三个数学家”等吸引学生思考经济学中的社会、生活问题。不管是参与式还是研究性教学方法,都将课堂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却更高了。如何面对学生的频频“发难”?黄潇老师有自己的“小算盘”,课前的充分准备,生活中的处处留心都能充实自己。“为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我鼓励学生对我说‘NO’。”
科研上多听、多看、多想
黄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涉足发展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当被问及自己的学术成果,他总说:“对于学术,我还在探索门在哪里,自己懂的还很少,在科学研究上一直秉承的态度就是多听、多看、多想,在听、看、想的过程中实现厚积薄发。”
多听就是要经常学习。要向教科书、文献材料学习,这是科研的基础,也是思想的源泉。了解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有哪些新颖的研究视角、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更具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数据样本(案例)等等;不仅如此,定期追踪该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必修课,借助Google Scholar、Endnote软件等来追踪和管理文献,养成定期检索、阅读和评注文献的习惯。“文献的积累是一个长期工作,我现在也保持每个月检索更新一次国外文献的习惯,即使再忙也会抽时间来做这件事情”,黄潇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黄潇老师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硕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在外人看来他已经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学识和学历。可即使这样,黄潇经常向前贤学者、专家、同行、身边的人学习。他说:“做研究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黄潇深知学术会议交流平台的重要性,每年他会参加五、六次业内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他还长期跟自己研究所在领域几个比较顶尖的专家保持学术联系,会把自己的Working Paper寄给他们审阅,向他们请教。
多看就是要经常深入调研、开展项目考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方能学识渊博。为了让自己更快成长,黄潇依据兴趣和项目特点,积极开展团队合作。“作为年轻教师,也是学术研究的后来者,要积极跟学术界的前辈大牛保持联系,可拓宽自己的学术联系,有助于资源的汇聚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并非想象的那么“美丽”,深入田间、跋山涉水、长途奔波都是家常便饭;一天之内在崎岖的山里驾驶200公里做调研,在黄潇看来是常事。对于这些,黄潇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不因路难而不为,这其实是一笔宝贵的研究财富和生动的教学案例。”
多想就是要思考科学研究的目的、思路、方法。一个经济学选题需要从模型选择、数据选择、测量指标到侧重点一步一步的探究。如“三农问题”,先要寻找研究点,而三农问题涉及面广,那么如何进行研究设计,这就需要由表及里、从面到点、专项突破。
在科研中,黄潇最经常说到的就是要留心失败。“做研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在学术道路上,不仅要挥洒汗水,有时也有泪水,都是一种学习的积淀。”黄潇坚持在失败中寻找转机。
不管是学生眼中用人格魅力教学、没有代沟、幽默风趣的老师还是科研道路越难越战不断进取的“智库”工作者,黄潇老师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