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账户资金异常变动诈骗。
二、微信提现诈骗。
三、退款诈骗。
四、二手交易诈骗。
五、微信公众号中奖诈骗。
六、支付宝套现诈骗。
七、二维码购物单诈骗。
八、消费者保障金诈骗。
九、冒充亲友诈骗。
十、双十一刷单诈骗。
案例1—发货失败要退款,遥控转账
去年11月11日,南京市民秦某在淘宝网上抢购到一件价格超低的品牌风衣。第二天却收到短信:亲,您在淘宝网购买的商品因系统审计导致发货失败,请联系客服:400***办理退款。秦某按照短信上显示的电话回拨。该“客服”称,因支付宝负荷过大造成系统崩溃,无法使用支付宝退款,只能用银行卡进行退款。随后秦某来到工商银行ATM机按照对方要求操作。操作结束后,发现卡里少了4000多元。
警方分析: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信息,再以支付平台故障为借口,让受害人从ATM机退款,再通过远程指挥,让不明真相的市民通过ATM机向指定的银行卡内汇款。
案例2—诱骗消费者进入钓鱼网站支付
去年11月11日,李小姐找到一个打着价格超低的品牌名表专卖商铺。选定商品后,通过阿里旺旺和店铺客服取得联系,客服要求她用QQ联系店长再购买。店长告诉她,他们有内部渠道拿货,比其他店铺便宜。李小姐将那款卡西欧手表砍到了1980元。店长表示因不是官方价格不能公开,所以不能使用支付宝,必须使用他们自己的平台。随后,店长用QQ发来一个网址链接,让李小姐按照网页提示直接付款。李小姐打开网页后,登陆网上银行,填写完验证码进行支付;几分钟后,她收到银行的短信:卡被扣掉8000多元。
警方分析:不法分子用极为低廉的价格吸引受害者动心,以不能公开低价为由,让受害者从官方的支付担保平台转至钓鱼网站支付,诱骗消费者填写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盗取信息后,达到盗刷的目的。
案例3—二维码有木马,盗取网购信息
去年“双十一”期间,李先生看中一款液晶电视,对方说,交易时使用二维码支付可便宜200元。随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李先生就通过手机支付宝进行扫描,进入支付界面,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后点击支付。第二天,李先生发现自己银行卡被盗刷。警方调查后证实,当时卖家发送的二维码中含有木马病毒,盗取了他的银行卡信息。
警方分析: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维码其实就是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病毒被下载后悄悄盗取了持卡人的网购信息。
保卫处平安提示:如何保护信息隐私
1、购物时最好选择大型的、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购物网站,谨防钓鱼网站,对各类支付异常、需要退款的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网络账号,信用卡账号、密码、验证码以及卡面信息泄露给陌生人
2、使用智能机上网前,最好安装杀毒软件。如果收到不明短信、二维码截图、压缩包等内容不要随意打开。安装手机应用也最好到官方网站下载,并仔细阅读应用授权说明。
3、要保护好自己的网银信息。网银和支付宝中不要存有太多钱,设置的密码级别要高,若被骗要及时报警并保留聊天记录和图片,以便民警搜集证据。
重庆工商大学保卫处
2015年11月11日